標題:
淺談海鮒釣法
[打印本頁]
作者:
Jill1247
時間:
2009-12-23 05:23
標題:
淺談海鮒釣法
海鮒屬鯛魚目,學名黑鯛,俗稱海鮒、海猴。山東沿海對體重250克以上者,也叫「黑加吉」。為近海珍貴魚種,經濟價值較高。
海鮒在海釣中,是稍感難釣的魚種之一,但若能掌握其習性及活動規律,也較易釣到。現對海鮒的釣法淺談如下:
海鮒有春秋兩個釣季,春釣時間較短,一般在5月份(立夏前後)至6月末(小暑前後)近兩個月時間。此時為「海鮒」產卵期,一般身長120毫米至150毫米,體重100克左右,多游弋在有碎石和海藻的淺水中,因此,釣春海鮒要選擇在沙灘、碎石交雜的地方,水深不易超過2米,「海鮒」因產卵不喜風浪過大,風力在四級以下為宜。春「海鮒」雖然有時也能釣到500克甚至以上者,但釣期較短,數量也較少,僅做上述簡單介紹。下面重點談談秋釣:
一、秋釣時間較長,一般在8月中旬(立秋後)至11月下旬(小雪前)近4個月時間,此期間為海鮒生長期,當年小魚至11月份可由幾克長至150克,上年「海鮒」則可釣至250至1000克以上者。
二、海鮒喜群居,少則三五成群,多者數十百條。游性活躍,游速較快,無固定聚居點,喜歡在風浪中和風浪後的沙灘浪花下覓食。風平浪靜時則游速較緩,覓食較少,多匿藏於稍深的水下暗礁旁或海藻中。因此,釣海鮒要選擇在風浪前和風浪後的較短一段時間(一般1~2天)。沿海漁民有句諺語:「搶風頭,抓風尾。」這正是釣海鮒的最好時機。海鮒雖喜風浪,但也不宜過大,超過七八級風,海鮒即進入深水,不易釣到,最好為四~六級風浪海。
三、釣「海鮒」要選擇在沙底海域,不要在礁石堆、圬泥和海草中釣,有條件者可在堤壩上或20米處即為沙灘的礁石上釣,無堤壩或礁石,可在淺灘上,隨著漲落潮的潮刃釣。大風浪過後,最理想的釣點是窩風的海灣,海鮒為避風浪過大,往往會窩在背風的S型灣中,也能找到這樣的釣點,會有較豐厚的收穫。
四、釣海鮒有手竿和甩竿兩種釣法:手竿多在堤壩邊、礁石旁垂釣,因受距離所限,一般收穫少,釣到的魚也較小,不做詳細介紹。
甩竿釣是釣海鮒的主要方法,甩竿可在扇面形的範圍內,遠近距離不等的多點授釣。在一般的情況下,要求盡量甩得遠一些,待砣和釣餌落入水底後,稍停,即斷續地搖動繞線器,慢慢地把砣和釣餌拖回,如魚未上鉤,再甩出去,再收回,往復拖動,使釣餌受到水流的衝擊,不斷擺動,呈活餌狀,「海鮒」喜食活餌,會很快追來吞食。一旦上魚,則繼續甩至或拖至上魚點,不要忽遠忽近忽左忽右投釣,因為,有魚吞餌上鉤後,會引來其他的魚,在上魚點附近游動尋找釣餌,甩得準確,動作快,會連續釣到,否則,魚群就會游開離去。此種釣法叫「拖鉤釣」。「拖鉤釣」要手把釣竿,手感靈敏,反應迅速,海鮒上鉤後,會連續猛烈地拽動釣線,要迅速剎鉤收線,中途盡量不要停頓,以防脫鉤。
把砣和魚餌甩出落入水底,收緊釣線後,不再拖動,利用水中暗流衝動魚餌來釣,魚上鉤後,竿梢會不停擺動,即可迅速收竿,此種釣法叫做不拖鉤釣或者叫呆釣。不拖鉤釣,依靠目光觀察,要注意力集中,發現魚竿抖動,要迅速拿起竿剎鉤,但就動作而言,卻顯稍緩,不如拖鉤釣一氣呵成。此種釣法適合一人多竿,但單竿上魚率較拖鉤釣明顯為低。
五、甩竿是釣下水魚,釣鉤應拴在砣的下端,隨砣而至水底。一般可拴相距200毫米左右2只鉤。鉤線要長一些,鉤線長,釣餌被水沖動的幅度和範圍就大,釣魚的效果也就越好,一般的可在250~400毫米之間。鉤線直徑以0.35至0.4毫米為宜,過粗則在水中擺動僵硬,效果不佳,過細則不牢固。
六、夜釣海鮒釣效也較好。「海鮒」夜間喜溜邊,順著堤壩或礁石游動覓食。用甩竿不要甩得太遠,甩出堤壩或礁石七八米即可,用手竿可順著堤壩或礁邊,垂直將釣餌放入水中,待沉底後,慢慢提至半水,再緩緩放下,再提起,反覆提釣。夜間提釣,在風浪後,往往收穫頗豐。
七、海鮒食性較雜,喜食牡蠣、貝類、蝦類及沙蠶等。常用的釣餌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生長在海邊沙灘中的白蝦,俗稱「極蝦」,是海鮒非常喜食的餌料,上魚率較高,但其皮肉薄脆、易破碎不連鉤。另一種是「沙蠶」俗稱「海蛆」。「沙蠶」中以退潮後海邊酥石中挖取的「扁蠶」為最佳,上魚較快,但挖取不易,故用者較少,使用較普通的為退潮後在沙灘中挖取的「管蠶」,挖取容易,釣效也較好。
這裡所談均為岸釣釣法,船釣與「岸釣」大致相同,風浪海是釣海鮒的最好時機,但船釣出海困難,風平浪靜或少風浪,船釣雖能出海,海鮒的漁場卻不易找到,很難釣到海鮒。因此船釣專釣海鮒者較少。
歡迎光臨 書香清苑 資訊網 (http://twez.info/)
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