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這種魚的背部長有藍黑色斑點,又名藍點鱍,學名馬鮫魚。到了夏至以後,鱍魚常在渤海沿岸近海水域游弋,尤其是入伏以後的30~40天,成群結隊地到近岸獵食。這時用海竿垂釣會有好的收穫。釣甩鱍魚,要二人合作,乘舢板「追捕」。一人搖櫓,一人站立船頭觀察魚情,當發現鱍群時,二人通力抱櫓快搖,加速追擊,當追到甩鉤能達到鱍魚群位置時,改為一人掌櫓,一人甩鉤收線釣魚。釣鱍操作技術要求高,體力消耗比較大,一時不好掌握,須經過一定的訓練和實踐方能得心應手。
釣具的制備。將3只中號長柄鶴嘴鉤,用焊錫組成錨狀,用鋼絲拴牢鉤柄後余出10厘米長,以防其銳齒把尼龍線切斷。在磚上挖一個能容50克左右鉛水的扁平梯形槽,用鋼鋸或專用刻刀開一道能容下鋼絲的小溝,將拴鉤的鋼絲放入,把熔化後的鉛水倒入梯形槽內,使鉤、墜結為一體。在10厘米鋼絲的末端,拴上一個能自由轉動的環(將1厘米鐵絲錘扁,鑽上一個能通過細釘的孔,再?成鑰匙環狀,把細釘穿入孔中,最後把釘子頭?個小圓圈,拴上主線即可)。這個轉環可以消除主線擰勁,能在收線時牽動模擬餌轉動,以增強對馬鮫魚的誘招力。扁平的梯形鉛墜與錨鉤連為一體,可減少收線時的阻力而不下沉,提高模擬餌的可見度。最後,用曬乾的豬膀胱或河豚皮,剪成1厘米寬、7~8厘米長的條,把錨鉤和鉛墜用它包裹起來,在鋼絲的根部結紮牢固,就是一付得心應手的釣魚用具。使用前,用清水泡開、化軟,用後掛起來陰乾,可用一兩年不壞。不僅釣甩鱍魚好用,就是貪食的哲羅、鱸魚都可上鉤。
釣這些豬食兇猛的大型魚,主線粗要大於0.5毫米,如在船上追釣甩鱍魚,60米長即夠。要把線的末端拴在船頭上,收線、甩鉤都方便。甩鉤要領是,先把線一圈一圈地收在左手中,余80~100厘米用右手捏住,沿身體右側劃圈,借鉤墜劃圈的慣性把鉤甩出。墜鉤甩出後立即收線,爭取墜鉤少下沉。收線時的拉力,可拽著模擬餌在水面上轉,並發出擊水響聲。對此鱍魚、哲羅、鱸魚會誤認為是逃竄的獵物,窮追不捨,直到上鉤,但當發覺上當時,已不可能逃脫了。須要注意的是,收線速度不能過快,要保證釣者能看到模擬餌旋轉滑行,又不離開水面,使豬膀胱或河豚皮能稍展開一點,就是恰到好處的收線速度。在釣鱸魚和哲羅時,以看不到模擬餌、又不掛水底為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