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連地區的釣友都把拋投誘餌叫“噴腥”,說白了,就是把一些腥味濃重的水產品殘屑扔進釣點內,將魚群由散兵游勇的狀態聚集成高度集中的就餐大軍,跟淡水釣的“打窩”性質是一樣的。早些年,此法僅限於用手竿“撅魚”:退潮後在灘塗的石塊下或礁岩的縫隙中捉幾只倒楣的海蟹,搗碎了扔到下鉤之處就算了事。近幾年,由於浮游磯釣的日漸普及,海釣商品誘餌應運而生。少則十幾元、多則幾十元一袋的售價難免會令工薪一族的玩家望“餌”卻步。其實只要運用得當,自製的海釣誘餌效果也是一樣,還能節省大量的垂釣支出。但是,想要“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”,有幾個條件還是要注意的:
第一,在釣場附近要有一處不大不小的漁業碼頭,釣者最好能與一位船主關係融洽,這樣誘餌的基本原料就能得到保障。漁民拖網上岸,將可以換取經濟利益的水產品“顆粒歸倉”後,會把污穢的漁網放在烈日下晾曬。兩天後,水手會用木棍敲打幹透的網具,附著在網衣上的雜物紛紛脫落。別輕視這些不起眼的廢棄物,它們是破碎的魚類、軟體類、貝類的殘骸,大量的海藻殘片和海泥粉末也混跡其中,這些都是海釣誘餌的毛料。
第二,找一家水產品加工生產車間或有加工業務的冷凍庫,用以籌集部分配料。如果對誘餌主要原料的腥度沒有信心,可以從水產品加工處找來一些魚頭、蝦殼,粉碎後摻入即可。一般情況下,這道工序無須自己動手,水產品加工廠自有烘乾粉碎的魚粉、蝦粉,這些東西的價格十分低廉,隨便找個熟人就會搞到半口袋,足夠一年使用。
第三,漁民家中煮熟的海蝦也會生成許多的副產品,他們把裝有幹蝦的布袋放在光滑的岩石上摔打,篩選出成品海米,剩下的蝦糠則被當作垃圾處理,假如有人幫忙清掃,主人會求之不得。另外,家裏如有超過保質期的蝦皮、小幹魚等,簡單地處理一下也是不錯的配料。
將以上原材料充分混合拌勻,使用前淋上些許海水攥成團即可使用。如果對比重和黏度還有特別要求,加入適量的海沙和麥粉就能解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