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比目魚的傳說眾說紛紜,古時候的人們誤認為比目魚只是它身體的一半,只長著一隻眼睛,必須兩條魚合游才能生存。因此很多人將比目魚看作是情深意切、形影不離的情侶,是象徵忠貞愛情的奇魚。
比目魚的樣子很特別,身體呈扁狀,黑白各一面。其實剛孵化出來的小比目魚的眼睛也是生在頭的兩邊,當它長到大約3厘米長的時候,眼睛就開始「搬家」了—— 一側的眼睛向頭的上方移動,漸漸地越過頭的上緣移到了另一側,直到接近另一隻眼睛時才停止。比目魚的生活習性非常有趣,在水中游動時不像其它魚類那樣脊背向上,而是有眼睛的一側向上,側著身子游泳。它常常平臥在海底,在身體上覆蓋上一層砂子,只露出兩隻眼睛以等待獵物,繼而乘機捕食。這樣一來兩隻眼睛在一側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,因此一代一代遺傳下來。那麼、究竟為什麼比目魚的眼睛會出現這種變化?據資料表明,它側臥在海底的泥沙上,為了覓食和防備敵人從背後侵擊,眼睛就向著有光亮的上方,天長日久頭骨就發生了變化,靠海底一側的那隻眼睛就移到了向著光亮的一面,嘴也漸漸移動位置對著海底,由於便於偽裝貼近海底的一面不需要顏色來保護,就變成了白色,另一面需要顏色來保護,就變成和泥沙一樣的顏色。
全世界比目魚的種類大約有500多種,在我國海域比目魚的種類約為50多種,其中包括有?類、鰈類、鰨類等。儘管它們類別有異,但還同屬於比目科。?類中常見的有牙?、斑?、花?;鰈類中常見的有高眼鰈、石鰈、木葉鰈;鰨科中常見的有舌鰨等。那麼怎樣才能區分比目魚的種類呢?首先把有色澤以及眼鼻處的一面朝上,腹部(白色)朝下,頭部對準自己,注意觀察眼和鼻若在右側就是鰈類,眼和鼻面向左側就是?類.
兵法云:知己知彼。百戰不殆。面對茫茫大海如何才能得心應手地釣到比目魚呢?首先.除必須瞭解垂釣海域狀況外還要瞭解此魚的生活習性及繁衍規律。比目魚屬冷溫水域或溫水性純種底棲魚類,我國海域均有分佈。海底有碎礁的礫石區以及有泥沙的海域是它們理想的家園。比目魚通常棲息在30米~50米深的海底。產卵期會游向淺水地帶活動、覽食。由於比目魚游泳能力不是很強,一般很少到水上層活動。因此比目魚白天多伏在海底不動.只有早晨和傍晚出來活動覓食。垂釣的最佳時間是上午10時前以及下午的4時後。比目魚為肉食性魚類。喜食小魚、小蝦、沙蠶等,最愛的餌食是貝類,但因其肉質不戀鉤需事先用鹽脫水後再用。
前面已經談到了比目魚的生活習性及繁衍規律,對廣大釣魚愛好者而言應該是有所幫助的,如果是常去某一海域垂釣,最好是選擇大潮訊且退潮時間到海邊,最重要一點是要認真觀察一下地貌。哪裡有礁石,哪裡有泥沙底,哪裡有海藻繁茂的地點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,有備無患。假如初來乍到陌生的海域,一定要多詢問周圍經常來垂釣的同行們。或用不綁鉤的釣組大力拋出後慢慢地向回收線,用探底的方式來確定此海底的狀態。一般情況下,鉛墜遇礁石有跳躍的過程或急速落下。會有明顯的感覺傳到竿梢上;遇沙石和泥沙地會有小幅度跳躍或粘墜的感覺。切記不要忙完了事,一定要記住具體位置以後便於垂釣。
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。岸釣比目魚應本著結實耐用、抗拉強度達到岸釣要求的釣具為宜,最好選擇2.7米以上的遠投超硬強度的海竿,配中小型旋壓式繞線輪,碳纖維線0.35毫米以上儲線應在100米至150米為佳;鉛墜可根據當日海浪海流而定(要多準備80克,150克的鉛墜)。因為比目魚的嘴很小且有嘗餌的習慣,所以應盡量選擇鉤門窄小且尖的魚鉤;釣組匹配應為墜上雙鉤的形式。垂釣時將釣組大力拋出,支好竿子後,即可靜等比目魚的上鉤。如果在長時間內沒有魚訊,就應該採用「引逗」的方式(即不斷地將釣組提起、放下。再提起、再放下),讓釣線帶動釣組不斷地小幅度撞擊海底,使魚餌在水中上下擺動,以達到誘魚的效果,如此多次反覆提拉定會讓比目魚中鉤。
比目魚在吃餌時有一個明顯的習慣:當它發現魚餌後,不是急於吞餌而是會有個嘗餌的過程,它會把餌食吸入嘴中觀察其有無危險,餌食是否合口味?這個過程需要1分鐘左右的時間,當它確信沒有異常後會吞餌遊走,這時魚竿會瞬間抖動或彎曲.即可大力揚竿。揚竿後要及時、快速地收線。這是因為比目魚在上鉤後會負痛下潛,力圖貼近海底。一旦讓它的陰謀得逞會立即貼近海底的礁石上,隨即會從體內分泌出又粘又稠的液體,把自己牢牢地貼在巖礁上,這時你再用力拉扯也無法將它從巖礁上分開。直至斷線折鉤為止。因此比目魚上鉤後一定要快速收線,不要給它喘息的機會,使其不能接近海底。可能有的朋友會問。你全是介紹岸釣的垂釣方法,對船釣而言又會怎麼樣呢?其實,岸釣和船釣從理論上講是相輔相成的,只是釣點發生變化而已。船釣時因船處在深水區,垂釣者可能對水下狀況不熟,故要經常詢問有經驗的船老大船停靠處周邊的海底情況,或讓船老大直接載你去經常有比目魚出沒的釣點。下竿應採用拋竿遠投的方法,這樣魚鉤才能更好地貼近海底,加之你不斷地上下或拖動釣餌,定會有比目魚頻頻前來就範,收穫喜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 |